• 实验简介
  • 实验原理
  • 实验要求

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物资生产、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中,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和支撑。

本实验项目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按照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与城市防疫物资调配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入真实社会生产实际,加深对RFID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获得更全面的RFID技术知识与技能,充分体会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的品德优良、技艺精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RFID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中,以虚拟仿真的形式,突破空间地理和时间周期的限制,克服设备缺乏、耗费时间长等弊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RFID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的实训效率。将RFID技术应用于城市防疫物质的调配,也为学生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社会生产和生活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主要由RFID读写器、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构成,可用于识别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进入RFID读写器的天线磁场后,若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本实验采用无源RFID识别卡(电子标签)技术,本身不带电池,依靠读卡器发送的电磁能量工作。当识别卡进入读写器天线磁场后,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便获得感生电流,这时识别卡把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发送出去,同时RFID系统也具有编辑与写入功能,可根据需要,通过PC上的软件操控读写器对识别卡内的信息进行修改或者将信息写入识别卡。
     在疫情突发或防控期间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防疫物质调配显得尤为紧急和重要。本实验以虚拟仿真的形式,突破空间地理和时间周期的限制,克服设备缺乏和耗费时间长等弊端,将RFID技术应用于城市防疫物质的调配,为学生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社会生产和生活问题提供良好范例,提高RFID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的实训效率。实验仿真的核心要素包括RFID识别卡的数据写入/读取/修改,以及应用场景的仿真模拟。

 

 

(1)适用对象: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年级本科生。

(2)基本知识要求:需完成《电路基础知识》、《通信原理基础知识》等先序课程和学习了“物联网及RFID基础知识”。

(3)能力要求: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基本的RFID技术技能(数据写入、读取、算法);有一定的统筹安排能力。

(4)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版本要求:Windows7及以上或IOS系统。

(5)网络条件要求:基于公有云服务器部署的系统,5-10M带宽。